行動電源又爆炸?Baseus 帶你瞭解鋰電池的危險

近年來,「行動電源爆炸」、「自燃起火」等新聞屢見不鮮,讓不少消費者在選購時感到憂心。事實上,市面上多數行動電源使用的鋰電池技術,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。一旦使用不當、製程瑕疵,甚至只是高溫曝曬,都可能引發熱失控、膨脹甚至爆炸事故。

本篇專欄將深入剖析鋰離子電池的化學結構與潛在風險,回顧多起知名品牌的爆炸事故,並帶您認識未來更安全的電池解方——固態電池技術。Baseus 台灣也預告,未來推出的行動電源產品將全面導入固態電池設計,為消費者提供更穩定、安全的充電選擇。


鋰離子電池行動電源的安全風險


鋰離子電池內含易燃有機電解液,搭配正極(如鋰鈷酸鹽、三元材料)、負極(石墨)、隔膜與電解液等組成。一旦過充、短路、受損或品管不良,可能產生「熱失控」反應,導致電池急遽升溫、冒煙、甚至爆炸。

鋰電池常見風險如下:

  • 化學結構問題:電解液與隔膜多為有機碳酸酯,屬易燃物質。
  • 熱失控機制:過度充電或機械損壞會誘發放熱反應,溫度可飆升至400℃以上。
  • 品管風險:如導電雜質、毛刺、裝配不良等瑕疵皆可能引發內部短路。

即使電池通過安規認證(如UL1973/UL2580),若實際使用中遭遇撞擊、進水、長時間曝曬等情況,仍可能出現安全風險。


歷年事故與品牌召回

多家國際品牌近年均曾因鋰電池安全事故召回產品:

  • MOZTECH 太空艙行動電源:台灣使用者在充電時爆炸起火,網友質疑品牌三年連爆三次,恐成潛在危機。
  • iWALK 行動電源:美國召回 2.75 萬台,通報15起起火,。
  • Casely Power Pods:共42.9萬台產品因過熱冒煙召回。
  • Anker 與 Charmast 行動電源:數十萬台因電池膨脹或燃燒召回,均造成實際傷害事件。
  • 亞果元素行動電源發生爆炸意外,將召回特定型號的行動電源,為GRAVITY CS5/CS10行動電源,生產序號尾數為A、BA或BB的產品。

這些案例顯示鋰電池若缺乏嚴格控管,爆炸與火災風險並非個案,而是系統性問題。


固態電池技術:行動電源的未來
 

固態電池透過固體電解質取代傳統液態有機電解液,徹底改善電池的安全性與穩定性。主要優勢如下:

  • 高熱穩定性:固態材料不易燃,可耐高溫不分解,降低熱失控風險。
  • 無液體成分:不會漏液、氣脹,結構更堅固、體積更緊湊。
  • 更高能量密度:預估可達400Wh/kg以上,有效提升行動電源續航。
  • 設計彈性大:支援更輕薄、更高功率、更安全的產品外型。
特性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
電解質液態有機溶劑(易燃)固體陶瓷/高分子(不燃)
安全性高熱失控風險熱穩定性佳
能量密度200–300Wh/kg可達400Wh/kg
漏液風險
循環壽命上千次(依材質)尚在改善階段
成本較低略高但逐漸下降
技術成熟度供應鏈穩定多為半固態,研發中

固態電池的產業現況與挑戰

儘管固態電池優勢顯著,目前仍有以下挑戰:

  • 離子導電率不足,需克服充電速度問題。
  • 固體材料間的界面接觸阻力高,影響穩定性。
  • 成本高於傳統鋰電池 5–10 倍,仍需產能放大與技術優化。

目前日、韓、中、美等各國皆投入資源發展固態電池,並預估 2028–2030 年間達到商用成熟。部分半固態設計已開始在車用與高階電子產品導入,未來將向行動電源市場快速推進。


Baseus 台灣的未來戰略

Baseus 台灣已啟動固態電池行動電源開發計畫,未來產品將全面導入固態電池架構,朝向「高安全、高能效、輕薄設計」目標邁進。

透過新技術導入,Baseus 希望在行動電源市場中樹立高品質、高信賴形象,進一步與傳統品牌區隔,帶領行動電源進入「安全升級」的新時代。


若您關注行動電源安全與技術創新,歡迎鎖定 Baseus 台灣即將推出的固態電池系列產品,從根本解決自燃與爆炸風險,讓每一次充電都更安心。

新聞連結:

是它!「網紅款」行動電源突自燃起火 墨子科技回應了

行動電源爆炸太驚悚!業者宣布召回 網仍湧入留言:其他產品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