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倍思台灣參加《台灣行銷年會》心得報告

品牌不是口號,是一步一步實現承諾的過程

今年,我們首次代表倍思台灣參加《台灣行銷年會》。儘管年會主軸聚焦於餐飲服務業,但我們在其中看見了 3C 品牌成長的共同課題:如何在流量時代下建立信任感、如何在缺乏品牌資本的情況下讓產品站得住腳。這不只是啟發,更是一次深刻的對話與調整契機。



一、逆向黃金圈:讓產品為品牌發聲,而非反過來

來自「一起實驗」創辦人王大皓的分享,讓我們對品牌詮釋有了全新認識。他提出「逆向黃金圈(What → How → Why)」,正對應到倍思目前的轉型階段:從產品出發,找出痛點解法,再回推價值與信仰。

我們一直以「功能性與價格優勢」聞名,但也意識到,在耳機、快充、集線器等新產品領域,如果沒有更深層的品牌價值傳達,消費者只會停留在比較價格。

我們的改變:

  • 為每項核心產品建立「功能-解法-信仰」的敘事邏輯
  • 透過圖文、影音、使用者真實反饋,讓產品本身發聲


二、產品線擴張,是挑戰也是轉機

倍思在台灣的核心產品線材,回購率穩定超過 10%。但我們也看到一個現象:當我們推出耳機、氮化鎵快充等新技術產品時,消費者的理解與信任建立,遠比我們想像得來得慢。

這不是產品不好,而是「品牌在詮釋價值時,還不夠快、不夠準。」

我們的策略調整:

  • 建立產品分層與命名邏輯(如入門款/旗艦款/特色款)
  • 官網與通路同步強化價值引導,不再只列規格,而是說清楚「為什麼它值得」


三、合法合規,不只是必要,而是品牌信任的基石

3C 產品講究技術,更講究安全。尤其是藍牙耳機這類結合射頻與電力的商品,通過美國 FCC、日本技適、歐盟 CE 認證只是國際基本盤。

但要進入台灣市場,BSMI 認證才是真正的難關

  • 需要全中文資料、明確的安規標示
  • 測試項目涵蓋電磁波、產品安全、電池規格等
  • 文件繁瑣且要求精準,稍有錯誤就需重送申請

我們的回應:

  • 所有耳機與行動電源產品皆通過 BSMI 認證
  • 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品牌故事,明確傳達「我們對產品安全從不妥協」
  • 建立「安心購物保證區」,協助消費者了解產品檢驗背景


四、信任三層架構:我們的推進節奏與優先順序

在品牌經營上,我們也採納「團隊專業、KOL 背書、用戶實證」三層信任模型:

1️⃣ 專業展現

我們開始讓消費者看見:倍思不是代工品牌,而是有研發、客服、合規團隊的科技品牌。

2️⃣ KOL 合作

目前與中型意見領袖持續合作,也正在建構更系統化的分層合作結構,未來會朝「產品試用 → 體驗轉單 → 社群共創」的節奏邁進。

3️⃣ 用戶實證(UGC)

我們正啟動「體驗活動制度化」,以活動與回饋機制鼓勵用戶產出照片、開箱影片與心得,並與電商平台資料串接,作為轉單依據。


五、AI 與內部系統化改革:不是玩工具,而是讓團隊更有力

過去一年,我們嘗試用 AI 工具來輔助產品描述、客服問答與 FAQ 整理,確實提高了基礎效率。但也發現:AI 沒有資料管理,就會產生內容不一致、錯誤更新等問題。

我們的改善方向:

  • 建立跨部門共享的「知識維護中心」
  • 將 AI 導入流程制度化,確保內容準確、版本同步
  • 透過使用者回饋持續優化內容與引導語


六、通路是品牌的感知放大器,我們正在加速佈局

台灣的 3C 消費市場仍有超過 60% 的交易發生在線下,但我們目前僅於三井 3C、UB Store 等據點進行展示與銷售,這無法有效支撐品牌形象提升。

我們已啟動:

  • 與大型通路洽談中,擴展實體展示據點
  • 將產品故事、實機體驗與會員系統整合,實現 OMO 購物路徑
  • 建立「倍思現場體驗日」,提升品牌參與感與曝光力

七、總結:我們不是最強,但我們正在成為更值得信賴的品牌

這場年會不是讓我們覺得「還不夠」,而是讓我們更清楚:「我們已經在正確的路上,只差一步一步的強化與精準執行。」

我們不會吹噓我們是最有名的品牌,但我們確實是:

  • 最堅持安全合規的品牌之一
  • 最願意傾聽用戶回饋並快速修正的團隊
  • 最看重「實體通路」與「消費者體驗」的 3C 新品牌之一

品牌不是設計出來的,而是長期信任與價值累積的結果。我們會持續強化內容、優化通路、精準操作,讓倍思在台灣市場上,成為不只是你「聽過」的品牌,更是你「願意再回來的選擇」。